超量补偿(supercompensation)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5/04/supercompensation.html

有一篇推特是这么写的。

我们应该把恢复日的名字,改成适应日。而这个日子的目的,是提高而不是保持。

我觉得这个是对的,休息日似乎并不显得那么重要,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,知道休息日实际上是一个适应的日子,而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,你会得到一个更好的体能。让我们来看一下,这个被低估的休息日。

你的训练量在某些时候会特别的高,其结果就是,你会非常疲劳。这也是你把休息日放在高强度训练中间的原因。就如之前所说的,在这些天里,你的身体才会变得更加强壮。一个高强度的训练,只是创造了一个更加强壮的可能性,而之后的休息日会把这个可能性变成现实。这个压力和休息的交替过程是让你体能越来越好的前提。如果你只做连续的做高强度训练而不做恢复的话,你会非常可能过度训练。而过度训练的结果,就是会得一个严重的疾病,慢性疲劳,或者“单核血球增多症”。你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他发生的可能性,这会导致你的职业生涯的结束。而另外一方面,如果你只做低强度练习,并且经常连着休息好几天,那你并不会对你的体能有正面的意义。你在比赛中会非常痛苦。

这种压力和休息交替的提升方法被称为,超量补偿(SuperCompensation)。人体是一个神奇的器官,它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持续的提升运动员的能力。但是超量补偿并不能强求,你不可能要求身体进行更快的超量补偿。有些人生来有着很好的天赋,他们补偿的周期非常快,而另外一些人补偿的周期就比较慢。这个也是个性化训练的基础。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,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方法,而快速反应者和慢速反应者是一个基因上的选择,所以有时候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,你得听从你身体的反应,不要盲目的加速你的训练进度。

话说回来,训练的基础,是让训练产生足够的疲劳,然后通过之后的回复日来恢复。如果不这么做的话,那你就不要做高强度训练了。没有休息日的盲目的训练,是玩,不是练。

2000px-supercompensation-svg

9天训练计划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6/07/the-9-day-training-week.html

自从我写了那本《在50岁以后更快》这本书之后,我收到了很多提问。这些提问大多数都来自于有一些年龄的运动员,他们想知道,如何建立起一个像他书里提到的9天的训练周(一般的训练周是7天,如果因为你恢复能力不强,你可以把你的训练周改成9天)。如果你读过我的书,你会知道这个训练计划是我对那些恢复能力差的运动员所提出的。对于通常的7天训练周来说,一般只能排入2次高强度训练,其他时间要用于恢复。而对于那些年年轻的运动员来说,他们可以排入3次高强度训练。简而言之,9天的训练周会让你有足够的恢复来做更多的高强度训练。而不好的地方是这个训练计划也许不能很好的融入你的日常生活,尤其是如果你星期一到星期五要工作,而星期六星期天要休息。当你需要做一个长时间的训练的时候,这天也许恰好是星期一。所以,这个计划最好是针对那些退休人士,或者是有灵活工作时间的人。

我本问的最多的问题,是对于铁人三项运动如何来安排。而这个训练安排的基础,就是取其中2个运动的高强度的部分,安排成每隔2天一次,中间安排两天休息或者简单的训练,所以,计划就是这样的。

第一天:跑步HIT, 骑车HIT

第二天,简单的跑步,简单的游泳

第三天,简单的骑车,简单的游泳

第四天,跑步HIT, 游泳HIT

第五天,简单的骑车,简单的跑步

第六天,简单的游泳,简单的跑步

第七天,骑车HIT,游泳HIT

第八天,简单的骑车,简单的跑步

第九天,简单的骑车,简单的游泳

在高强度日后的那天,如果你感觉太疲劳,那可以做完全的休息,或者只做其中一项运动。

在18天后,你也许会需要一周休息日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5天的休息是足够的,而有些人只要3天或者4天。然后继续这个计划的练习。

当然了,这个计划也许并不适合你,这只是一个例子,我相信你在了解这个计划的原理之后,能给自己安排一个更好的计划。

tumblr_niho3dqa7r1rdpc7eo1_1280

再谈公路车极化式训练(Polarized training for cyclists)

http://www.bikepartsreview.com/Polarized-training-for-cyclists.html

译者写在前面,在众多的训练方法中,我个人还是最着迷这种极化式训练。对业余选手来说,你不可能一周拿出20个小时出来练车,平时骑完车还要上班照顾家人,也不可能弄得很累。这种训练方式,一周只要2次高强度的间歇训练,通常不超过一小时,其他的80%的时间,都是1区的慢慢骑行,可以让你把训练穿插进繁忙的生活中去。比如说上下班通勤,去学校接送小孩,拜访朋友或者顺路买个菜什么的。而这种训练的最大的优点是,很有效!

如何有效?来看这篇文章。

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阈值训练,一直是公路车手所遵循的黄金训练方法。他们会把他们的训练功率尽可能的接近他们的阈值功率(假设300瓦),来达到运动表现的提升。

而对于那些已经有经验的车手来说,这种训练方法,往往是无效的。很多的科学研究表明,运动员在阈值所花的时间越少,他们获得的体能就越好。对于那些世界级的运动员来说,他们是用这种训练方法么?对于业余选手来说,又如何从这种极化的训练方式中得益呢?

第一部分,世界级的运动员是如何训练的

解释世界级运动员如何训练之前,我们先来定义一下训练区间。这篇文章用了如下的区间来定义训练强度。

ss_zones

其中绿色是低强度,黄色是中等强度(Tempo, Threshold),而红色是高强度

科学家检测了那些拿金牌的世界级运动员的训练,下面是一些例子,所有的都是从Seiler教授的演讲中摘录的

12 个奥林匹克和世界竞标赛越野滑雪冠军

90% 全年训练时间是在低强度,绿色区域,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1区

4%训练时间是在中等强度,黄色区域

6%训练时间是在高强度,红色区域。

ss_xcskiers

世界上最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(成绩在2小时6分钟到2小时11分钟之间)

这些数据是从那些跑得最快的马拉松运动员里得到的。看看他们的训练强度分布。

78% 训练时间在低强度,绿色区域

4% 训练时间在中等强度,黄色区域

18% 训练时间在高强度,红色区域

ss_marathoners

他们在黄色的区间(Tempo)花费了非常少的时间,而这个区间正是马拉松比赛时用到的区间。他们要么训练非常简单,要么训练非常难,但是他们在Tempo区间比赛的时候,却非常非常快。换句话说,他们从来不为马拉松进行特别的训练。

Bente Skari (wikip)挪威越野滑雪选手,5次世界冠军,奥运会金牌得主,42次世界杯冠军。下面这张图代表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训练日志。

ss_benteskari

她在18岁开始参加比赛,此时他的Vo2Max是65,此时她大约花30%的时间在1区训练。

当他换了一个教练之后,她大约把她全年的训练时间加倍。她1区的训练时间增加到80%的总共训练时间,而4区的训练时间也加倍了,但是2区和3区的时间却减少了。到了26岁的时候,他的Vo2Max达到了76.

我们通常说,Vo2shi一个天生的数字,你不能改变它太多。但是在她的例子里面,这显然是不对的,你或许也有可能增加这个值。

Ingrid Kristiansen (wikip), 1980年代最优秀的长跑运动员。曾今5次打破世界纪录。她的训练计划也非常相似,80%的训练时间在1区,而在赛季,训练总量被减少,而4区5区的训练被加强。

ss_ingridkristiansen

公路车手,23岁以下西班牙车队 Zapico et al

这个车队出现了一个环法冠军。一样的,在冬季,78%在耐力区间,20%在中等强度区间,和2%在高强度区间。而Vo2Max功率从425W增加到了460W。

一个通用的规律:

  1. 世界级运动员都花非常多的时间训练,差不多一周跑100英里,或者一周训练20小时,越野滑雪,骑车,或者游泳。一年总共练习1200到1300小时(600小时跑步)。
  2. 所有的训练不可能都在高强度进行。大多数时间,75%到85%是在1区进行的。而剩下的时间在别的区,主要是在高强度区。这些低强度的训练给耐力运动表现给运动员带来了很好的适应,而且并不给运动员太大的压力。
  3. 实际上3区运动时间和运动表现是反向相关的。比如说,在低和高强度两极训练的运动员表现得最好。

极化式训练(Polarized Training)

极化训练的定义,是指80%的训练是简单的,而20%的训练是全力以赴的。大多数世界级运动员是这么训练的。

为了证明极化式训练真真有效果,CM Neal et al,做了如下的实验,他找了很多训练有素的运动员,一些在阈值训练,一些用极化式训练。

这些运动员在被进行某一种训练四周之后,进行交换。这个研究优秀的地方在,因为每个人都经历同样的训练方法,他去除了每个人对训练的不同反应的差异。

下面是研究结果。

运动表现 阈值训练 极化式训练
阈值功率 +4W (not significant +2%) +18W
极限功率 3% 提升 8% 提升
40公里个人计时 快了0:24 快了2:18
高于阈值的疲劳时间 持续37 seconds 持续85 seconds
有氧梅的活性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
体重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

表格引用 http://jap.physiology.org/content/114/4/461

那我又如何使用极化式训练来骑得更快呢?

对于业余选手来说,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训练的时间不够。他们要工作,要陪伴家人。

而因为时间不够,所以他们会把他们每一次的骑行都全力以赴。通勤去上班的骑行,会变成一次又一次的红绿灯大奖赛冲刺。一次3小时的星期天团练会变成一次比赛。如果你到了一个高原期,不再进步,那你应该想一想,如何改进你的训练。

1.首先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训练,你也许需要提早1小时起床,或者每周早几天下班。如果你想提升运动水平,你必须在你和你的生活之间做出一点牺牲。

你也许再怎么挤,也达不到20小时每周,但是从6小时到12小时,或许是一个可行的计划。

2.花80%的时间在耐力区间训练,比起你那些红绿灯大奖赛,你在训练之后或许并不会太疲劳,所以你可以更好的陪伴家人和工作。而且,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训练,从来不会是浪费时间。你也许需要以个功率计,或者至少一个心率表来告诉你自己别跑得太快。耐力训练需要信仰,千万别被山诱惑不要被别人超过而感到懊恼。记住,你今天需要慢慢的跑,而明天你会骑得很快。

这样的训练会非常的无聊,一般来说你只能独自完成这样的训练,尽量让积累你的耐力训练里程,越多越好。

3. 而剩下的20%训练应该非常难,这里的20%是指你的训练科目,而不是时间或者历程。也就是说,一周2次最多。没有困难的训练,你并不会有任何的进步,所以困难的日子是非常有必要的,而且全年都要有。

而在困难的训练日我应该做什么呢?

一个Seiler在2013年做的研究表明,在4 x 16分钟, 4 x 8分钟和4×4分钟, 2分钟休息的间歇训练中,一周训练两次,都以最大的努力来骑。

4 x 8 分钟的训练效果最好,而这个训练差不多是在90%的Vo2Max功率下进行,Vo2Max功率大约增加了9%。

ss_4x8intervals

世界级运动员在这个区间里进行他们困难的训练,但是一般不超过他。当然也不低于这个区间。

结论

你每骑5次,就应该有一次高强度的骑行,并且保证你休息得非常好。那也就是说,剩下的4次训练要非常的轻松。在低强度训练从来不会是浪费时间,你的身体在适应。用中文来说,就是融会贯通。

在中等强度的训练区域,通常被称为“黑洞”,这个区域需要被避免。他的强度不足以刺激肌肉,但是他会对你的身体创造太多的疲劳。而你身体疲劳则代表你在高强度训练中达不到所需要的强度,并且你或许会因此生病或者受伤。

如果你想增加训练量,那你就在1区多骑一会儿。

而高强度训练,是你提升的关键。4 x 8分钟在90%  Vo2Max的训练似乎是最有效的,而高强度训练大约进行一周1到2次。

而针对性练习的原则,似乎在这里并不是很重要。

每个人的理论都不一样,比如说,作者建议在健身房里做一些核心肌肉练习,并且在耐力练习中加入一点冲刺练习。乔老似乎更加在意针对性练习。

引用
Seiler S et al
Adaptions to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: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total work duration.
Scand J Med Sci Sports 23, 74-83, 2013
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21812820

Stephen Seiler and Espen Tønnessen
Intervals, Thresholds, and Long Slow Distance: the Role of Intensity and Duration in Endurance Training
http://www.sportsci.org/2009/ss.htm

CM Neal et al.
Six weeks of a polarized training-intensity distribution leads to greater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adaptations than a threshold model in trained cyclists
http://jap.physiology.org/content/114/4/461

Zapico AG, Calderon FJ, Benito PJ, Gonzalez CB, Parisi A, Pigozzi F, Di Salvo V (2007).
Evolu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with training load in elite male road cyclists: a longitudinal study.
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47, 191-196

Joe Friel article on polarized training, although he advocates training specificity.

训练重量还是重强度?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4/12/whats-better-for-you-high-volume-or-high-intensity-training.html

训练应该重强度还是重量?

有一份在1999年的研究似乎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下,或许这有些过时了,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很好的启示。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计划。

大多数的耐力运动的研究都只持续进行几周,这样做有一些很好的理由,对于运动员来说,让他们突然的,长时间的,很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现有的训练是很困难的。研究也是要花钱的,研究持续的时间越长,花费的资金也越多。并且,科学家和我们一样,喜欢更快的知道结果。所以,大于几周以上的研究并不常见。但是,这个研究长达2年。

Montana大学的体育研究院找了14位初级的越野滑雪运动员,并且训练了他们2年。在第一年里面,运动员总共训练了大概600小时(大约每周12小时)。在这600小时里面,大约17%的时间,是在乳酸阈值之上进行训练。这个大约是每周2小时左右。而实际上,我之前提到的极化式训练(Polarized Training)里提到的高强度训练,很好的描述了这个高强度训练。

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,这14名运动员的成绩经过对比,进步最大的前7位选手,被分成高反应组;而后7位选手,被分成低反应组。

在第二年的训练里面,高反应组继续着和第一年一样的训练,而低反应组减少总共的训练量到470小时(有一说没有完全减量)。而低反应组在乳酸阈值以上的训练时间比例几乎翻了个倍,达到每周3小时。

第二年结束的时候,高反应组,也就是坚持第一年同样的训练的那组,并没有在测试中获得非常明显的提高。而低反应组,在第二年结束的时候,在Vo2Max,乳酸阈值,和比赛成绩上,获得了极大的提升。他们的比赛成绩,和高反应组几乎差不多。

这个研究给我们带来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呢?第一个就是,对于某一个训练方案,每个人的反应程度可以差很多。在运动科学领域里面,这个被称作是 “个体理论(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)”在这个实验中,一些人对大量的训练有反应,而另外一些人对高强度训练有反应。

另外一个经验就是。用每年都用同样的训练,你也许会得到同样的结果。而你需要改变一些东西来提高。而这个改变是训练量,还是寻良强度?这个问题很难说,每个人都不一样。但是,通常来说,你对这项运动越是经验少,你会对运动量的提升获得的帮助越大。而对于有经验的运动员来说(大于三年),你已经在这个领域好几年了,你通常会对提高运动强度获得的反应更大。

决定你如何训练通常来说,是一种“试错”的过程。如果你对你的训练成果不满意,那通常来说,你需要更大的训练量,或者更高的训练强度。当然了,还有可能是其他因素,比如说你简单的训练练得太猛,不是连续的训练,太多的精神压力,营养不足,不恰当的恢复等等。但是如果你撇开这些不谈,那剩下的,也就是最重要的,就是你周期化的安排你的量和强度。而唯一的办法,就是试试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方法,来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
译者注,这次老乔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,自己试,自己摸索。我也不罗嗦了

how-useful-are-running-ab-010

你应该在3区训练么?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0/05/should-you-train-in-zone-3.html

许多运动员都会问我一个问题,他们是不是应该避免3区的心率训练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,而且似乎非常普遍。下面是我的看法。

对于3区训练上来说,没有本质上的错误,只要他和你的比赛目标相符合。如果你的比赛的时间比2,3个小时长,但是比6,7个小时短,那你将会花非常多的时间在3区里面。举个例子,一个有经验的马拉松运动员会在3区,或者4区跑他的比赛。

当然,总有例外的。对于新手来说,他们会发现他们会对长时间保持3区心率非常困难。如果他们保持在3区的心率,他们通常会在长程比赛的后期萎掉,以至于不能完成比赛。而另外一方面,专业级的运动员,在大铁人的比赛中,他们可以在3区保持8,9个小时。公路车手,在2到7个小时的比赛里,通常会有很多无氧的时间,这些无氧耐力或者最大有氧量取决于你是在哪个集团里面骑。而在集团中的时候,他们通常是在3区骑行。所以,如果你的比赛在这些区间里面,3区训练会非常有效。

既然如此,为什么3区训练收到如此多的质疑?如果你的比赛并不在这些区间,那你的3区训练或许浪费了很多时间。3区通常会被称为“快乐的努力”。这样的训练,会让你觉得你达到了某种成就,而且你可以以这种强度做非常长的时间。这会让你很高兴。但是,如果你的比赛并不在这个强度,那你的训练并不能给你的比赛带来太多的提升。尤其是你的比赛是4区或者5区为主的比赛,比如说绕圈赛,或者奥林匹克三项全能强度的比赛。在这个情况下,尤其是在发展期,你如果练太多3区的训练,你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休息,而实际上,你是在浪费宝贵的训练时间。

正如我说的,我有运动员在基础2期做很多3区的训练,他对于发展肌肉耐力非常有效。但是当他们进入基础3期和发展期的时候,训练强度应该更像比赛一样。

浪费你的恢复时间的,并不仅仅是3区的训练,任何和你比赛不相关的训练都是如此。比如说,一个大铁人的运动员,经常进行奥林匹克的三项全能训练,这包括了很多5区的训练。对此我非常肯定的说,他在浪费时间。

所以,不要滥用3区无用的比赛理论,有些时候并不是这样。重申一下,你的训练,要随着比赛越来越临近,越来越像比赛。

译者注,似乎我介绍了太多极化训练的理论,训练要么很难,要么很简单,而这些中间强度的3区训练,似乎是在浪费时间。老乔这篇文章很好的解释了如何运用3区训练。诚然,3区训练很多时候被认为创造了太多的疲劳,但是并没有太显著的提升。而反过来,Coggan所提倡的SST训练,又是最有效率的训练方法。一切看你自己如何恰到好处的把握,在对的时期,排进对的训练。

screen-shot-2013-01-15-at-7-39-20-pm

CTL的上升速度

本文节选翻译自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5/05/the-ctl-ramp-rate.html

如果你知道Performance Management Chart(PMC) 图,那你肯定也会熟悉CTL这个概念,(Chronic Training Load)。这个值是由每天平均的训练压力而算出来的。如果你每天能够承受的训练压力越大,那说明你的体能也就越好。所以,CTL的上升一般也代表这体能的上升。

而一个通常的问题就是,CTL应该上升得多快?一个显而易见的观点是,如果CTL曲线不上升,或者水平发展,那你的体能会是不变的。如果你减少你的训练量,CTL曲线也会下降,你的体能会下降。如果你连续好多天不训练,你的CTL会快速的下降,毫无疑问的,你的体能也会快速的下降。

但是,大多数运动员想知道的是,CTL上升得多快,才可以避免过度训练,生病,或者热情丧失。我们需要了解到,这些负面的运动效果的产生,是需要时间的,他们不会以晚上就发生,或者几天就产生。大多数情况,他们需要你在超出训练负荷的几个星期后,才会出现。这些情况多块会出现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不一样的,而且也取决于训练压力,年龄,经验和运动水平等等。

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运动员可以长时间的保持一个非常高的CTL提升率,比如说10点每周,直到他们受不了。而这些运动员通常是高水平的运动员。一般来说,试验你的极限并不是一个好办法,而你可以做的,就是不停的尝试。比如说,和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起参加一个训练营,或者在你自己的训练里面做一道附加题,再或者你可以自己独自尝试高压力的训练。

无论你怎么做,一般来说,突然增加的训练量应该在1个星期以内,然后进行休息。我趁这样的尝试为破坏式训练。 这种训练会让你站在过度训练的边缘,而控制得当,配合良好的休息,你会获得非常大的体能提升。而当你提升的训练量大于10点的时候,这些优势反而就不怎么明显了。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环赛变得如此有挑战性。

所以呢,到底什么样是一个合理的上升速度。而你可以保持好几周直到休息周?还是那句话,这个因人而异,而一般来说,提升CTL5-8每周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。比这个少的话,你也许没有在认真训练,比这个多的话,你或许会落入过度训练的陷阱。

当你进行到休息周的时候,你的CTL会掉落一些,因为你在这一周里面并不做什么训练,但是别因为CTL掉落而不安排休息周,休息周是非常必要的,他可以帮你把最近几周的训练巩固到位。

当然,还有其他的因素,生活中的琐事,有可能会给你压力,或者影响到你正常的训练。一些生活中重大的事比如说,离婚,搬家,财务困难换工作,会给你造成巨大的压力。还有一些琐碎的小事,叠加起来的效果都可能影响你的训练。碰到这种情况,你必须调整你的训练计划,或许你的CTL会降低,但是这种时候,你必须减少你的训练量,来保证你的健康。

译者注:其实训练是一生的事情,一个成功的运动员,必定得把训练融入到生活中去,而不是让生活为训练让道。找到一个平衡点,你才可以持久的练下去,达到你的训练目标。

pmc

训练强度的分布

在自行车训练圣经里提到,也曾今被很多运动员尊崇的训练的一个准则是,在基础期间,你应该只做长距离,低强度的练习(LSD)。而在发展期,主要做高强度的间歇训练。但是这个训练方法已经过时了,尤其在冬季的基础期,已经越来越少的认真的运动员是如此训练的。

现在的趋势是,在训练的每个周期里面,各种强度的训练应该混合分布。训练的强度,从非常简单的有氧训练到强度最大的无氧间歇训练都要有。也就是说,在每个周期的训练安排上,只是在不同强度上花的时间不同而已。

那基于这个条件,我们应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呢?我下面列了一个表,这个是一个典型的,2小时公路车赛的选手制定的表格。当然,之前已经在2区的谜题里说过,功率和心率的区间并不一定一一对应,但这个表对选手们安排自己训练的时候,有一个良好的规划。

译者著,以我自己的感觉来看,对于阈值心率180的人来说,Zone 1的心率的上限大约是150左右,而150大约是极化式训练(Polarized Training)里低于AET 强度一点点的训练。而Zone 4和Zone 5a/5基本上是在AET附近,再往上,就是VO2 max和无氧耐力了。

所以,乔老在制作这张表的时候,基本上遵从了两极分化的原则,把低强度和高强度的训练,按照4:1的形式来分布。而在Zone 2, Zone 3,No man land,尽可能的避免。

intencityDistribution

继续翻译,一些老派的教练,也许会认为在基础时期做无氧练习会毁掉有氧能力,而根据我20年的经验,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研究能够证明,“无氧训练”会把有氧能力给毁掉。而且我也从来没见过运动员会因为做无氧训练而丢失有氧水准。相反的,适当的高强度训练,可以让运动员更平稳的从基础期过渡到发展期,而不需要从头开始练某项能力。这或许会对运动员比赛日的表现有更大的帮助。

译者再著,这个文章看似看起来似乎你并不需要为基础期练无氧而感到内疚,但是这并不表明每个礼拜操到死的团队拉练是有利于你的比赛的,公路自行车比赛,仍然遵循90%有氧,10%无氧的准则,只不过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。并且,这套理论是基于极化式训练的研究基础,所以,对初级运动员并不一定合适。

高峰期的恢复训练

经历了一整个赛季的训练,你期望已久的A类赛事只有3周的期限了,根据你的训练计划,你已经步入到了高峰期。在接下来的两周里,有三件事情你必须要做好,这样比赛表现才能好。

1.减少单次训练的时间长度,接下来的两周里面,每一个高强度训练的时间,应该少于前一次的训练。

2.每三天做一次像比赛一样的训练,这些高强度的训练,应该模拟你即将参加的比赛中的一段。

3.每次高强度训练之后,用两天时间来休息。

这三点,是比赛获得预期成绩的关键。

尤其是第三点,绝对不能轻视。如果这两天的恢复训练你练得太多,那你高强度训练的质量,就会打折扣,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。这些恢复性训练,心率,功率,或者速度应该主要在1区,偶尔上2区也是允许的,但是这应该只是不小心,并且限制在几分钟以内。严格限制3区或者更高的区间。你在做这些训练的时候,应该会感到内疚,别人会超过你。这些都没关系,你的目的是恢复,你不需要在这两天里面提升比赛能力。

如果你把高强度的训练慢慢的缩短时间,并且遵循练一天,休2天的练法,你的高峰期会到来的。

本文转载翻译乔老的博客

Peak Block Recovery Workout

http://www.joefrielsblog.com/2010/06/peak-block-recovery-workouts.html